良醫、良相與良師-從慈濟教育志業25週年聯合校慶系列活動及慈濟大學20周年慶談起(2014.10 學士後中醫學系系主任林宜信)

重要記事

教育是國家的百年大計,也是人類的希望工程,這已經是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在花東地區教育界一大盛事-慈濟技術學院創校二十五週年,及慈濟大學欣逢二十週年慶典。據統計,這兩所大學所培育優質的醫護人才,至少有三成以上志願留在偏遠地區服務,也因而大幅改善了台灣東部與西部之教育與醫療失衡的狀況。這兩所大學之校友們在台灣乃至全球都有傑出的表現;他們無論是個人專業能力與品德修養,以及團隊精神,都得到各界的高度肯定。

慈濟大學的創辦人證嚴法師更賦予慈濟教育志業的使命-為培養能終身學習、思辨分析、團隊合作、具慈濟服務精神的專業人才。因此慈濟教育體系,更強調教育的本質在涵養生命能量,提昇生命層次,發揮生命價值,增進生命意義。期勉學生們不僅要學習「生存」、「生計」,更要學習「生活」、「生命」。慈濟志業體期勉教育工作者經由「境教、言教、身教」,以專業教育來提昇學生的學養,以生活教育提昇學生的教養,以人文教育提昇學生的修養。

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在兩校校慶的前夕,發表了「生命的癡路與出路」一文,引起各界之回響。也具體呈現了證嚴法師的教育理念,與慈濟教育志業的成果。至於慈濟志業體所出版之教育專書《出路》,也詳實的記錄二十二位慈大校友及十二位慈技校友,在慈濟教育潛移默化下的心路歷程。更是具體呈現了慈濟人所堅持「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理念。王校長讚嘆這些傑出的校友在歷經風雨交加的試煉後,呈現的是滿天絢麗的雲彩;眾多校友們不僅沒有走入生命的「癡路」,而是邁向光明的「出路」,成為台灣教育界與醫療界的清流。

王校長更以近年來某些社會事件,對於台灣部分企業的「貪」,台灣青年的「癡」進行了剖析;並指出慈濟教育體系所強調的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與倫理教育,對於導正當前社會貪、瞋、癡等現象所具有的積極意義。王校長表示:「生命會找到出路,是我們朗朗上口的一句話。但從『演化論』的觀點,波瀾壯濶的地球生命史詩,其實是一部前仆後繼,繼往開來的死亡史與滅絕史。能够留存的生物品類,不是被創造的,而是經過長久不停的演化,不斷的競爭,歷經殘酷的自然淘汰後的適存者。與地球其他生命體不同,只有在演化最前端的人類才具有自我觀照的能力與智慧。人類本身包含基因及大腦都是演化的『創作』精品,同時也是『創作者』具有『創化』的能力。」

王校長更表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類的『創化性』若不能正面的提升人性,利濟眾生,反而因盲目的發展,如遺傳基因的人為操控,掠奪及破壞環境的經濟行為,具毀滅性武器,如核武、化學製劑及生化武器的發展,都會將人類逼臨萬劫不復的絕境。人類所面臨的可怕危機無疑都自己的貪、瞋、癡所造成的。『貪』與『瞋』的源頭還是『癡』,由於迷惑、無知、執著、野心而產生愛欲、貪著、忿恨及嫉妒,而且無窮無盡,無休無止,不擇手段,不問是非的追求財富,名位、權勢、美色、甚至歷史定位。無明是人生煩惱與痛苦的總根源,也是生命的『癡路』」。

王校長進一步表示:「如何保住台灣的好山好水,這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球性資訊,金融及生態體系,無可避免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社會衝突緊張,資源能源耗損,甚至演變為偏差心理,極端主義。而這樣的社會階層結構充斥著權力、金錢、觀念的暴力,從根本上摧毀了信任,對每一個人都不安全。一個人為了心理生存,常不惜訴諸暴力,選擇退化,甚至殺死自己。雖然精神疾病與人格違常有其致病基因,但罹病率、犯罪率及自殺率的激增顯然與社會環境與文化因素有關,而扣下最後板機的無疑是情緒壓力。每個人必須反求諸己,瞭解企業的真諦是責任,民主的真諦是尊重,自由的真諦是自律。而單純的心念與簡樸的生活才是管控情緒,抒解壓力的良方,也才能祥和社會,滅少災難。」

慈濟教育志業25週年聯合校慶系列活動及慈濟大學20周年慶活動,從2014年11月21日至24日止,活動內容包括:慈濟大學校慶運動會(11/19,體育教學中心)慈濟人心靈故鄉-精舍巡禮志業參訪、聯誼運動會暨嘉年華會、聯合校慶典禮及歡迎餐會 人文饗宴各校交流與圓緣等活動。聯合校慶慶典-並將在花蓮靜思堂舉行無量義經演繹輔以各校教學成果,以短劇、VCR、見證分享、經藏歌曲演繹等方式進行。參與人數包括各校教職員(246位)、學生(418位)及法海(700位)。這些活動正凝聚了全球慈濟人的向心力,也吸引了各界的關注。

筆者於2013年2月1日接任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轉眼間,學士後中醫學系第三屆學生已於今年9月入學,三屆學生全部人數已達132人。所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如何培育新一代的現代中醫師,對此筆者深感任重道遠。因此,筆者積極參加慈濟志工體系培訓課程、進行感恩戶訪視及志工服務學習等課程。希望對於良師之道,能有更深刻的體會。證嚴法師曾說:「師長是孕育慧命的父母;老師是教育的泉源;教育不能離開做人的道理;人文清流從老師開始;教育的目標就是愛;身教重於言教;良醫、良相皆由良師而來;淨化人心從老師開始;教書、教人、教心;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師長。」。

慈濟大學校訓為慈悲喜捨,證嚴法師更期勉醫學生及醫師們能夠成為「醫病、醫人與醫心」的人醫、仁醫與良醫。而本系宗旨:依慈悲喜捨之精神,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醫學並結合現代醫學科技研究中醫,以達到濟世救人之目的。值此慈濟教育志業25週年聯合校慶系列活動及慈濟大學20周年慶,筆者躬逢其盛,謹以本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