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與慈悲喜捨-從慈濟大學「103學年度大體解剖學無語良師啟用典禮」談起 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林宜信主任(2014.09)

本系活動, 重要記事

慈濟大學於2014年9月13日在大愛樓舉行莊嚴隆重的「103學年度大體解剖學-無語良師啟用典禮」,當天先由醫學生介紹無語良師之生平簡介,隨後舉行莊嚴隆重之啟用典禮,令在場超過300位之師生、慈濟志工、無語良師家屬等與會者深深感動,許多人更是熱淚盈眶。慈濟大學創辦人證嚴法師於次日在志工早會上,更對於「無語良師」表達令人動容的感動與感恩。今年是該校醫學系(第19屆)三年級與學士後中醫學系(第3屆)一年級大體解剖學課程,參與奉獻之十二位大體老師中,多位為慈濟的委員、慈誠或會員,其生前的付出、及其往生後的捐大體,證嚴法師皆給予讚歎。

證嚴法師說:「這十二位老師們,以及過去多年來做為慈濟大學解剖學教育的無語良師們,是人間菩薩。在他們身體健康的時候走入苦難,用心用力,將愛的能量給予社會、給予人類、給予苦難眾生,很多很多……是很令人不捨也很感動的人間菩薩。」「我們的無語良師已經又開始啟用,給予我們的醫學生,能更深的深入我們的人體,解開人體的奧妙,這都是用愛的付出,這幾位有的是委員、慈誠還有會員,每一位都是人間菩薩,愛的能量無所求、無保留的付出。」證嚴法師說:「李仁宗醫師生前是慈濟中區人醫會的成員,也是人醫會紀邦杰醫師的姊夫,行醫三十多年來造福病人無數,但更難得的是李醫師的慈悲與精進,是人人應學習的典範。」並細數李醫師病中的點滴,及肯定李醫師在生命的最後,仍將大體捐出回歸醫學院,用自己的身體教育未來的醫師。法師更讚歎,李醫師是分秒不空過的人間菩薩,感恩李醫師身前,做為醫師救拔病苦、投入義診;做為委員人間菩薩招生,照顧會員募心募愛;做為慈誠,投入社區關懷訪視、清掃照顧戶的家,無一不用心做。可見法師對於無語良師-李仁宗醫師之不捨。本屆解剖課程之無語良師共12位。除李醫師外,證嚴法師也對他們表達了感恩與肯定,並細數他們的生平與事蹟。

證嚴法師更一一細數李醫師的過往:「他小時候,父親是中醫,他時常看到病苦的人生,尤其是看到病患苦著臉來到父親的面前,父親可以解開他們的病痛,讓病人展開笑容,所以他嚮往著將來也要當醫師,做一個對人生有意義,成為他人生命中的貴人的人,所以他投入牙醫精進。」,「開業了,看到他的舅子(紀邦杰醫師),為慈濟投入,那樣的開心,而且慈濟時時下鄉義診、國際賑災等等,他又再一次的感到震撼,紀醫師度他,他也投入了,先榮董、授證委員再來授證慈誠,他三種身分都有,和太太一起同修,已經很資深。」。

證嚴法師說:「李醫師都是說慈濟、做慈濟,他認為慈濟事要全部做到!凡是慈濟的活動,三種身分他都盡心力去付出,直到他病重的時候,他住院了,他可以住單人房,可是他要住多人房。他說這樣還可以盡心力,他還可以用醫生、病患、志工的身分,接觸到病人,現身說法,在病房裡和病人做心理輔導。有的病人年齡三四十歲也是癌症患者,他會去輔導他,教導他的生活方式,還會幫病人做復建,教導他要怎麼動、怎麼復健,他自己是病患,卻這麼勇敢,他化療還是走動在病房區,這是人間勇者、人間菩薩,也都是人間典範!」

慈濟大學今年將舉行二十周年校慶,學士後中醫學系自2012年3月開始招收第一屆學生共45位,2014年9月第三屆學生共45位入學,總計招收了135名醫學生。為培養現代化的中醫師,該系藉由課程規劃著重中醫基礎及臨床教學外,並配合現代醫學之教育,規劃以問題為導向之課程及加強實證醫學的訓練。

其中,慈濟大學經由大體解剖學課程及其蘊含之生命教育及醫學人文教育更是核心課程。因此,今年新生註冊日(9月15日)之前,學士後中醫學系及醫學系解剖學科共同安排「慈濟大學103學年度學士後中醫學系暑期大體解剖學預備課程」,由醫學系解剖學科的老師們為醫學系(第19屆)三年級與學士後中醫學系(第3屆)一年級上課,並於9月12日舉行無語良師之啟用典禮。

對照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淒愴,勿避崄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孫思邈也強調:「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淒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主任林宜信教授表示:慈濟大學校訓為「慈悲喜捨」,二十年來已培養了眾多醫師、醫療專業人才、及生命科學、宗教人文及大眾傳播之人才無數。而醫學生向來尊崇西方醫學的希伯格拉底,其誓詞更被奉為圭臬,成為後世醫者所遵循的誓言。此點與唐代名醫孫思邈所強調之「大醫精誠」。孫思邈在他晚年著作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在自序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為名也。」亦即「救人一命,所積之德貴過千金」。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大醫精誠」,強調作為「大醫」所必須具有的醫德。因此,林主任認為「慈悲喜捨」與「大醫精誠」兩者都能啟發醫學生成為仁心仁術及醫人醫病與醫心的好醫生。而慈濟大學之無語良師教育則是讓同學具體感受上述兩者的生命教育及醫學人文課程。慈濟大學藉由「無語良師」-解剖學暨醫學教育人文教育,希望對於培養新一代「仁心仁術」之現代中醫師有所助益之經驗。